

11月1日至4日,由我院主办的2025薄膜太阳能电池前沿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开幕式上,388vip太阳集团学术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薇教授,388vip太阳集团特聘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新奇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孟庆波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出席并致辞。388vip太阳集团科学技术处副处长董阿力德尔图、388vip太阳集团党委书记曹海鹰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388vip太阳集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半导体光伏技术与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朱成军教授主持。
胡薇介绍了388vip太阳集团及学校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依托自治区半导体光伏技术与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在光伏与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她说,内蒙古拥有独特的太阳能资源优势,期待与全国专家学者深化在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388vip太阳集团学术副校长胡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李新奇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指出学院已建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并依托包括半导体光伏技术与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多个科研平台,在薄膜太阳电池等特色研究方向取得的重大突破。他说,学院通过强化有组织科研和深化校企合作,有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期待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与全国专家学者深化在光伏材料与能源器件等领域的交流协作,共同推动我国薄膜光伏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孟庆波指出以铜锌锡硫硒、硒硫化锑为代表的新型无机薄膜电池是光伏技术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科研团队在该领域已取得一系列刷新世界纪录的显著成果。薄膜太阳能电池前沿研讨会自创办以来,已逐渐成为我国薄膜光伏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本次会议旨在为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深入研讨新型无机薄膜电池的前沿进展,推动科研成果走向应用,为国家“双碳”战略提供支撑。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中心主任、研究员孟庆波 致辞
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近40余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物理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等海外机构的学者,共计约150位代表参会。

388vip太阳集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光伏技术与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朱成军
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大会议程紧凑,学术氛围浓厚,为促进充分交流,会议共设立了两个平行会场,聚焦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前沿材料、核心技术及未来发展挑战等主题,两天共安排高水平学术报告41场。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教授、武汉大学388vip太阳集团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肖旭东以“基于 CIGS 的叠层电池发展及愿景”为题做报告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教授孟庆波 以“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机遇”为题做报告

复旦大学教授陈时有以“光伏半导体中缺陷关联效应和载流子复合速率模型”为题做报告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薛丁江以“面向物联网终端供电的室内光伏电池”为题
做报告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以“Understanding Charge carrier loss in kesterite thin-film solar cells”为题做报告

388vip太阳集团教授朱成军以“CZTSSe薄膜电池中钠扩散与锁定机制研究”为题做报告
会上,朱成军教授团队的其他学者也分享了各自在铜锌锡硫硒(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进展。栾红梅副教授研究了界面自耗层对电池的钝化与元素分布的影响,为界面工程优化提供了可行路径;刘瑞建讲师就Mo背电极表面的微观结构特征,对理解电极界面与性能关联提供了细致参考。

388vip太阳集团栾红梅副教授以“界面自耗层对铜锌锡硫硒太阳电池的钝化及元素调控
研究”为题做报告

388vip太阳集团刘瑞建讲师以“Cu2ZnSn(S,Se)4电池Mo电极表面的微结构”为题做报告
本次会议设立的高质量的学术报告讨论环节和最后的集中讨论环节,为国内外薄膜光伏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学科内最新研究成果的分享与合作,对我国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报告现场

现场讨论

现场讨论

现场讨论

内蒙古自治区半导体光伏技术与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师生代表在会议期间合影